重温革命历程 浸润井冈精神——湖南开放大学科级干部培训班井冈山实践教学侧记
巍巍井冈山,悠悠红土情!11月的井冈山沐浴在暖冬的阳光里,显得格外庄重和雄壮。这片红色的土地,每一寸都浸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九十六年前,正是在这一片热土上,无数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书写出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科级干部培训班井冈山合影
湖南开放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每年通过党校培训办班的形式加强年轻干部的教育锻炼。11月17日至20日,2023年科级干部培训班组织学员挥师井冈山,开展为期4天的实践教学,旨在引导学员重温革命历程,根植红色基因,铸牢忠诚之魂。
四天的时间,学员们聆听红军革命故事、缅怀英雄奋斗历程、追寻先辈艰辛足迹,亲身体验红军生活,深入了解井冈山精神,思想认识不断升华。学习中,学员们先后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群、大井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红军造币厂、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等多个现场教学点,实地学习井冈山革命历史,同时通过专题讲座、红色故事会和访谈红军后人等课程,不断加深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
实践教学第一课《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实践教学的第一课,由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副教授、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尹振宇讲授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重温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朱毛会师、三次反“围剿”、黄洋界保卫战,深刻感受到了罗霄山脉深处历时两年零四个月的烽火峥嵘岁月。“通过此次学习,我对井冈山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坚定信念是支柱,艰苦奋斗是保证,敢闯新路是灵魂,依靠群众是根本。”文法学院学工办主任戴科说,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以井冈山精神为行动指南,坚守立德树人第一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轰隆隆、轰隆隆……”在《印象井冈山》实景演出剧场,轰鸣的枪炮声再现了黄洋界保卫战艰苦卓绝的战斗场景,几百名演出人员大都是来自井冈山拿山乡、厦坪镇的乡村农民,他们的前辈就是当年的红军和赤卫队员,甚至就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后人。他们带着原生态情感投入的演出,感染了在场所有的观众,尽管3摄氏度的寒冷令大多数学员颇有不适,但大家都坚持看完了演出,没有一个提前退场。“……带领我们穿越历史长河,身临其境,心入其中。”资产管理处经营性资产管理科科长曹凡歆动情地说。
学员们向烈士敬献花篮
茨坪北山,松柏叠翠。“在两年多的井冈山斗争中,有4万多名红军牺牲,却只有15744名烈士的姓名留了下来……”在北山烈士陵园,现场教学老师讲述着烽火岁月里先辈们无畏困难、坚定信念、奋力斗争的事迹和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学员们听后无不肃然起敬,有的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肃穆的氛围中,学员们感受革命志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向井冈山英烈默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面对忠烈英魂,全校科级干部再一次向党旗庄严宣誓,浸润着泪花的入党誓词,久久回荡在每一位学员心间。
井冈山的斗争史中,“三湾改编”是其中极为突出的一个转折点。三湾改编是毛泽东铸牢军魂的首创之举,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将党支部设在连一级,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还在水口镇叶家祠开创了从士兵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先河。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三湾改编”这个历史事件最让学员们感兴趣,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他们对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博物馆内,2万余幅历史图片、3万余件革命文物……让全体学员流连忘返,迟迟不肯离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最后一部分的图片展厅中,系统介绍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百零二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而“井冈山精神”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加油,加油……”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回荡在大井上空,学员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在红色拓展基地开展了“革命火线”整编分组、“合作共赢”鼓舞飞扬、“勇往直前”抢滩登陆三个科目的户外拓展训练,大家团结一心,纷纷为自己的团队加油鼓劲,形成了团结拼搏的浓厚氛围。“拓展体验让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精神,每个人都有分工又有帮助,在步调一致的号角声中,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精彩的团队协作。”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谌浩在刚刚完成抢滩登陆后激动地说道。“我们要学习井冈山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大家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坚信学校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来自教务处教材中心主任箫笛的话顿时插了过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站在黄洋界上,学员们整齐的跟着讲解员深情地朗诵着毛泽东同志《西江月·井冈山》这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满怀激情地歌颂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黄洋界的战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井冈山斗争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时刻感染了在场的学员。走在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听讲解员介绍“红军当年就是从这条17公里的路上把30万斤粮食一步一步挑上去的”。开放教育实验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杨辉说道:“我们重走当年朱德与毛泽东同志走过的小道时,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不由感叹红军当年创业之艰难,深深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美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应该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登上哨口,站在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下,挑粮小道已经隐没在重峦叠嶂的树林中。这条崎岖山路留给我们什么?除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更有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拼搏、继往开来的信心与决心。
在小井红军医院,学员们听老红军的故事
在小井红军医院,老红军曾志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曾志同志70多年的革命生涯,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她在苏区、游击区、白区、国统区、解放区等各种复杂环境下都工作过。曾志同志作为一个革命者,她的学习生活、工作、战斗是与她声称“坚定信仰”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特别是她身居高位,但她的儿子却在井冈山当了一辈子农民,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家风故事,体现出老一辈共产党人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宝贵精神品格。“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能够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吃苦在前、勇于奉献、坚强无畏、立场坚定,为革命事业可以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聆听了曾志的故事,图书馆采编部主任曹晶不由感叹道。
历史改变了神州,也改变了中国。井冈山斗争画卷绚丽多彩,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壮丽场面、钟灵毓秀的井冈绿景。在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前途未卜之时,毛泽东在这里写下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开放大学全体科级干部必将“井冈山精神”铭刻在心中,创新路、攻难关,为湖南开放大学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注入新的动力,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