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丰富"云上课堂"形式 化解教学保障难题

湖南开大之声 作者:刘艳 2022-12-29 20:51:31

创新“掌上实训室”解决线上教学实训难

“刘老师,我家里没有电脑,做不了实训任务,怎么办?”在《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腾讯会议课堂上,信息工程学院刘艳老师收到来自2022级大数据一班新生王帅的求助信息。刘艳老师第一时间给他推送了“掌上实训室”的链接。 “掌上实训室”可以利用手机实现Python编程的实训,大大缓解线上教学实训难的问题。信息工程学院拥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专业群充分发挥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制作的优势,将职业岗位、课程、技能竞赛、1+X证书、思政等各方面进行融合形成了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了大量的网络课程,包括1门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7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不光满足了学院近500名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还为全国1200多所本、专科院校提供了线上教学资源服务。

“有效满足学员人人、时时和处处学习的需求。”

为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信息工程学院李灿军老师带领《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团队,结合课程教学进度,临时安排了三场直播课,通过荟学习直播平台为大数据专业学员“送教上门”。12月22日晚7点,首场直播课准时开播,学员们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收看“主播”李老师的“E-R模型”课堂讲解。畅通的云端网络,实时的师生互动,充分见证了课堂内容的精彩,即便是严峻的疫情和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学员们的求知热情。李老师通过“互联网+继续教育”背景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有效满足开放教育学员人人、时时和处处学习的需求。

“利用微信群,直接对接客户,了解客户所需。”

线上教学期间,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教学质量,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创新采用“双导师”授课方式,企业老师和专业老师在同一直播间内授课,企业导师许晓彤负责下发校企项目,介绍项目背景和相关情况;课程任课老师钟丽则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构建实践情境,系统讲授每一项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两位老师分别从理论结构和实践运用角度对同学们给予指导,这一授课方式让学生与家长眼前一亮。同学们纷纷表示:“为了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设计,钟老师利用微信群连线客户,让我们直接对接客户,与客户沟通,充分了解用户的体验感受和设计需求,这种方式简直太棒了。”

“不误工时,按需施教”

根据线上课程的特殊性,老师们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深的思考和探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全面分析。刘颖老师认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坚持以“不误工时,按需施教”“不误学时,拓展教学”的原则,保证农民大学生的教学顺利高效地开展是老师的本职工作。针对农民大学生的差异性,刘老师认为线上课程资源不仅仅是上传录课视频,还要将课程学习内容,尤其是重难点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提前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用手机就能回放耽误的直播课,在QQ群就可以和老师实时交流互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线下面授课请教老师。这种上课模式太适合我们这些有工作有家庭的农民大学生。”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全日制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农民大学生王合同学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赞不绝口。

据悉,鉴于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信息工程学院第一时间落实学校党委行政关于教学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及时完善线上教学方式方法,主动回应学生思想困惑与现实关切,保障学生离校返乡不停学,线上学习不断线,多措并举,确保云上课堂育人实效。截至目前,信息工程学院1400余名学生均安全返乡,453个教学时间段已全部安排为线上教学,37门课程采用线上考试,师生同心线上教学稳步运行。

一审:陈思伊 二审:徐志平 三审:李涌涛